找到相关内容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论玄义

    佛演说十二因缘,为大乘人明于六度:行因各别,得果不同,谓三乘别教。二者,般若通化三机,谓三乘通教。三者,净名、思益,赞扬菩萨,抑挫声闻,谓抑扬教。四者,法华会彼三乘同归一极,谓同归教。五者,涅般,名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542052.html
  • 价值观与辩证法在智顗思想中的表现

    表达方式又不光偏重肯定式又不光偏重否定式的说法。它必须同时包容两个而变成悖论式的表达方式。比如说“般若非般若是之谓般若”牟宗三解释无诤法的意思:“实相般若之无诤只是顺所已分别说者而当体通化之,寂灭之,其...

    汉斯 鲁道夫 康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2246250.html
  • 玄奘与印度佛学——从玄奘在印所著的三论说起

    因奘通化,初开信门,请问诸佛何所功德。奘赞如来三身利物,因作《三身论》三百颂以赠之。王曰:“未曾有也!”顶戴归依。——斯之三论,义府幽奥,五印度境盛传流布。是知道风昭著,德行高明,学蕴三冬,声驰万里。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748229.html
  • 石窟古寺--禅窟 生活窟

    为老子。造像具元代风格;有明嘉靖二年(1523)发愿文。此窟原为三佛窟,后改造像为佛、释、道三教,改造年代当在宋元时期。  陈家洞(又名龙眼山寺)石窟位于庄浪县通化乡陈堡村东北峡谷北岸。现存九窟分布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0954479.html
  • 《三论玄义》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论述

    上,呵大执中说:“一者,三乘别教为声闻人说于四谛,为辟支佛演说十二因缘,为大乘人明于六度:行因各别,得果不同,谓三乘别教。二者,般若通化三机,谓三乘通教。三者,净名、思益,赞扬菩萨,抑挫声闻,谓抑扬教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4765084.html
  • 天台佛学的宗髓是般若

    殊,可堪称如来之大法之喻也,及法华全实无权,如实显本,故谓是以“实相叁千叁谛之理为观本”,体用一如也。是时菩萨具四悉檀(世界、人、对治、第一义谛为四悉檀)之因缘,融内外事理之通化,六度万行具足,此是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279247.html
  • 虽坐微尘里 毫端怀大千——记普陀山惟国法师

    不行的。戒越清净,定慧越上层次啊!不知惟国法师的定力到了一个什么层次?虚静通化还是自悟其心,得没得“至道”?他说:修禅定本是为了舍去一切欲念,获得清静的大自在;现在的人欲离去,如何得道?这个“欲”能...

    正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2880248.html
  • 感师慈恩记·上

    不共的信心。   通化一位苗师兄,四年来都渴望来亚青求法,但苦于实在事务缠身。终于今年才得抽空二十天来亚青,可除去来回路途,只能在亚青呆三天,幸有缘得见师尊并祈请传法。师观其为前世前世之弟子,其前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185104.html
  • 周昉及中唐以后的绘画

    肖像能够传神,达到了较高的水平。周昉曾在长安通化门外新修的章明寺(大历二年,公元七六七年)画壁画,画就草稿以后,京城人士来观者数以万计,并纷纷提出意见,有人说好,有人指出缺点,周昉虚心倾听,经过了一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1392643.html
  • 牟宗三先生论佛教的圆教

    同一层次,即它们不是同层次同一方式者之对反,乃是异层而不同方式者之对反。因为实相般若之无诤只是顺所已分别说者而当体通化之,寂灭之,其本身并无分别说,亦无所建立。因此,所谓异层者,即它是消化层,而非建立层...误解,以为它们是同一层次相对之两种方式。实际上,非分别说只是顺已分别说者而当体通化或消化之,而归于实相一相所谓无相,最后连非分别说本身亦归于无相。牟先生以非分别说为异层之消化层,只是以一分解的方式点示此...

    黄敏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844477.html